《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第一百三十课笔录

~ER(Q%LWH$D}S]{EYT@SC]1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前行引导文》。《前行引导文》分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共同加行、不共加行,后面还有一个往生极乐世界的捷径破瓦法。 这三个修法都可以帮助我们趣向于解脱,共同加行是让我们的心从耽著当前轮回的状态,然后确立一个修行的目标,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现在处在轮回当中,但是自己并不知道现在这种真实的状况是不值得耽著、需要出离的。因为我们在轮回当中待的时间特别长,所以觉得除了当前的思想、行为和追求,似乎在现在的生活之外也没什么其他的出路。

我们无始以来没有想过修行,如果以前想过或修行过的话,现在也应该成为一个觉悟者。因为以前没有了知和训练,所以我们的心和行为,乃至于身份都在不断的流转。 共同加行就是借助佛菩萨的智慧告诉我们其实现在的轮回不值得耽著,不单单是口头上不值得耽著,对于为什么不值得耽著的很多原因以及引导我们的心真实不耽著的修法、引导文,在共同加行当中都讲得非常清楚。 只要我们认真地学,尤其是学完并认真的修行了,我们的心可以转变。它可以称之为四个方面的转心法,把我们的心从耽著轮回转变为开始寻求解脱道。我们的心开始真正地朝解脱方面去努力,不是说从词句上面大概了知了,而是发自内心的转变,将我们的心从耽著轮回的方向调整到真实看破轮回的假相之后,从轮回当中彻底获得出离。

真正获得出离的方法可以从不共加行开始,不管是皈依也好,还是菩提心也好,这些都是和解脱有关的。皈依当然就是对于三宝生起信心,因为三宝才是真实引导我们趣向解脱的三个要素。皈依三宝当中的法宝是真实可以获得解脱行之有效的方法。要获得解脱,必须要有一个真实的方法。法宝当中的法就是帮助我们获得解脱的真实所缘,或者说要生起的。佛宝是真理的宣讲者,他是导师。这种真实的道是谁宣讲的? 佛陀是真理的发现者、现证者,也是真理的宣讲者, 所以我们要依止佛、正法。僧宝是对于法已经开始修行,然后阶段性的成就叫做僧宝,相续当中的道谛现前了。而灭谛就是佛果,不是阶段性圆满的法。圆满的叫做佛,阶段性地对于法生起觉悟的叫做僧,法就是佛陀宣讲的,僧宝正在安住的,我们也要去行持的。

解脱的三要素是三宝,我们要对三宝生起信心,而且自己以后所有的修行其实都是缘三宝进行的。 不管我们修行的助伴僧宝,我们皈依或者祈祷的对境佛宝,还是我们的相续当中要努力的修行而生起来的法宝,我们在整个修行过程当中,每个阶段都是不能离开的。

我们要以生命来皈依。为什么呢?因为这是我们获得解脱的唯一的要素。我们可以说三要素,或者说摄集起来唯一的要素就是皈依。如果我们没有皈依,你不皈依僧宝、法宝、佛宝,缺乏哪一个都没办法获得解脱的。如果我们要获得解脱,皈依必不可少。 尤其是到了后面,我们会逐渐发现所皈依的三宝由外转为内,因为我们的本性当中本具三宝的自性。如果我们认知到这个事实之后,更加不会舍弃三宝了。 为什么不会舍弃?没办法舍。既然三宝的自性就是你自己的本性,那自己的本性怎么舍得了呢?随着我们修学的深入,逐渐会发现现在拥有的东西终究会舍弃。我们耽著它,为此去奋发,或者说把自己的时间、精力,乃至安乐等等作为代价来追求现世的快乐,这些终究不可靠,都会离我们远去。

在这个过程当中,以前没有发现的我们自己本具的三宝自性,就会逐渐认知了,发现这才是自己的体性。我们认知了之后,重心也就转移了。在我们没有发现三宝自性之前,都是一切世俗的虚妄,这些东西不是我们的,自己却牢牢执著这是我们的。随着修行的深入,我们逐渐发现这些东西不是我们的, 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就是三自性。 因此我们对于皈依绝对不会舍弃,怎么舍弃?你舍不掉的。刚开始的不舍弃三宝,就是对于外在的佛法僧三宝我们一定要皈依不能舍弃,舍弃了之后会如何如何,所以不能舍弃三宝。这时对我们来讲,认知的程度还是外在的三宝自性。因为三宝是我们的导师、所修的法、修行的助伴,所以不能舍弃。修到后面逐渐发现,外在的三宝其实没有离开自己的本性,就是我们的究竟实相。那时候的信心非常稳固了。

为什么稳固呢?因为我们发现这就是自己的体性,你想舍也舍不掉。那种皈依会非常的稳固,而且这种皈依的意义和第一阶段皈依的意义有些调整,方向也不一样了。我们要经由刚开始的对外在的三宝的皈依转而认知到自己本具三宝自性而皈依,完全的皈依、相信或接受, 皈依也有接受、相信等等的意思刚开始的皈依有种臣服的意思, 我相信或承认三宝是很厉害的。因为它具有功德,所以我臣服于你,你说什么我都听。刚开始的时候有臣服的意思,后面来讲皈依就是认同。 为什么是认同呢?因为皈依从外而转内了,深深的认同自己本具三宝自性,所以这种皈依就是来自于深层的皈依了。皈依如果真正已经认知到之后,离现前实相就很近了。这是要点,也相当是一个节点。当我们认识到本具三宝自性的时候,就是一个转折点。因为发现了这样一种自性或者秘密之后,所有的修行开始逐渐朝着现前实相方面开始去前进了。

我们前面已经讲了,皈依是真正趣向于解脱的一个基础或者说核心的修法。有时候我们说基础就像修一栋楼最下面基础的意思,真正来讲的话, 虽然所谓的基础首先要是一个真正必不可少、最初的基础, 但是它也是在后面每个阶段当中,都有它的体性在里面的。从皈依的自性来讲,一方面来讲是入门的基础,那是不是我们已经入门了,就永远不需要再修皈依呢?当然不是。 当我们修习到后面的任何修法时,皈依的修法在每个阶段都有体现,只不过体现的方式随着我们的智慧、福德的增上,对于皈依的本性的认知也是逐渐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会越来越趣向于实相。 因此皈依既是入门,也是我们整个修道每个阶段的核心。

我们都知道发菩提心,不单单是自己一个人解脱,也要把自己狭隘的心胸扩展到一切众生,这也是一个很大的修法体系。 怎么样才能把我们无始以来自私自利狭隘的心胸,转变成菩萨一样的心态呢?大家都知道,佛陀因地的时候修行或者菩萨们的一些传记,他们都是如此的无私,心量如此的广大,和我们自己的心态差别太大了!我们就想怎么样才能把自己的心也变成这样呢?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学问,需要很多的修行,也需要有很多转变心的技巧。

通过一些思维把你的心转变到那样的方向,再通过一些条件,比如积资、净障等等实实在在的善根来帮助你安住在这个状态当中。虽然有时是思想上的认知,但是 思想上的认知还需要某些东西来让它稳固。 这些让它稳固的东西就必须要有福德和智慧。有时候是通过忏罪的方式来让你的认知非常的稳定,最后完全变成你自己的思想当中的一部分。当然变成一部分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自己的佛性本来就没有局限。我们的佛性哪里有局限呢?佛性是没有局限的,佛性当中本来就具有平等性的特征在里面,虽然它本来就有平等性,但是现在我们没有发现,这种平等性的特征没有被发掘出来,我们通过很多训练可以把这种平等性开发出来。

修行的时候一方面我们缘平等性,一方面通过很多的技巧、观修的方式去转变这种不平等,把我们认为的不平等的很多杂念、思想通过很多的认知和观修逐渐去掉,也就是说服自己放弃掉这些不平等的思想。 我们给自己找很多不能的理由,他又不是我的亲人,凭什么我要和他平等呢?不能平等,诸如此类的很多的思想其实都不符合于佛性当中平等性的自性。我们是可以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的佛性当中本来就不具备不平等的东西,佛性就有平等的特征,所以我们当然可以成功。我们要通过修持外在的一些观修,内在佛性的平等性也在配合,外在的修法我们也在努力,类似于里应外合,在内因外缘都具备的情况之下,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心逐渐在转变,自己的心就在靠近传记里面所讲的菩萨境界。刚开始我们纯粹把他们当成一个传记里面的人物,或者说这是和我不相干、差距很大,一个是人一个是神的状态。慢慢修学之后,就会发现我们的心在真实的靠近和转变,就是依靠于这些佛菩萨告诉我们行之有效的真实方法。如果我们了知了、修学了,我们的心肯定就可以变得非常的无私、清净和广大。最后达到没有一丝一毫为了自己利益奋发的一些成分,起心动念都是利益众生,非常的柔软、清净、伟大的心态。也就是法本里面描绘的那种状态、境界,通过自己的学修,逐渐就可以生起和达到。

针对一个修行者来讲,发菩提心的修法,也是很大的一个修法。十万遍就是串习十万次,我们修完十万遍之后,不一定就会生起菩提心。因为我们在修第一次十万遍的时候,不一定就能够领悟到修法里面所要告诉我们的很多信息,我们不一定完全体会到,未必就完全读懂了里面的很多信息。我们修完一次十万遍的发心之后也许我们的心还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我们还继续的学修,最后就会逐渐领悟到发菩提心的修法里面佛菩萨想要给我们传递的到底是哪种状态、信息?我们读懂了以后,发现文字还是这个文字,它从来没变过,一个字都没改过。我们在解读的时候就会读出这里面大量有关菩提心菩萨道的信息。相当你把密码打开了之后,就完全懂了里面所讲的原因是这样的。

我们修十万遍发心偈,如果菩提心还没有生起来当然还需要继续学修,修到什么程度呢?到你真正的生起菩提心为止。因为前面讲了,这些其实我们本性当中本来就具备,如果你压抑住自己不要去开发菩提心的话,相当于你压抑住自己不要开发佛性、暗示自己我不要成佛一样。我们本性当中本来就具备这个东西,为什么你要通过很多的分别念说我不要去利益众生、发菩提心、不要去管这个人那个人,这种自我局限是没有用的。当然认知到这一点也需要一定的福德和智慧,就是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祈祷。祈祷佛菩萨加持我能够读懂他们给我的信息。现在我们很多都读不懂,看到佛菩萨这些话的时候里面包含了很多的信息,因为现在读不懂,所以就要祈祷佛菩萨加持我读懂,我一定要接受到你们这些话里面给我传递出来的信息。

像这样我们一边要不断的学修,该背的背该看的看,一边我们也要诚心的祈祷,尤其是把我们的心静下来,心静下来之后祈祷佛菩萨加持我能够懂这句话的意思。我们看书的时候,虽然知道这句话里面有很多东西,但是我就解不开。那么怎么办呢? 我就静下来祈祷佛菩萨加持我,给我智慧,让我能够解开这句话里面的密码或者信息,自己能够顺畅的解读,解读之后就懂了,懂了之后可能就会打开一些心扉或纠结的地方,逐渐就可以相应这里面的含义。

一方面来讲我们要去观修它的法义,一方面还有积资净障、不断的学习、祈祷,这些都是让我们发起真实菩提心的修法。后面修的金刚萨埵、修曼扎反正都是和这个有关,完全是为了让我们的相续当中生起菩提心或者现前本具的实相等等,而做的很多这方面的修行。

现在我们正在学习的是上师瑜伽的修法, 如果前面的准备工作很认真地做得比较好之后,上师瑜伽的力量很大,可以强制性地让我们对于诸法的实相生起觉悟。 自己本身具备了大量的福德和智慧,再加上外在上师殊胜的悲心和智慧的力量。虽然上师本来一直想加持、帮助我们,但是我们一直没有准备好接受帮助,这份大礼太大了。以前是思想上没有准备好,还有自己本身也没有准备好接受这份大礼。前面佛菩萨让我们逐渐通过其他的训练,令自己的心态能够接受。

刚开始我们都没有这个想法,就像大恩上师刚刚讲完的《法华经》里面所说的长者的儿子,他在外面漂流几十年了,一直和社会底层的人混在一起,他的见识、思想都是很狭隘的。看到那么大的财富根本接受不了,也不敢去靠近。 那种心态很脆弱、很狭隘。 我们刚开始也是这样的。上师要赐予我们殊胜的加持、悉地,要给我们很大的礼物,我们的思想完全没有准备好接受这么大的加持,所以就让我们去做其他的训练,把我们的心训练成一个可以接受这种加持的程度,再来修法的时候,我们的心胸、见识、福慧就可以接受,要到这种状态。

按理说应该是把前面的修法修得很纯熟,一个一个都过关之后,我们接受这个法的时候,马上就可以解读出里面的殊胜性,按理来说应该是这样子的。你前面的准备工作,智慧、福德,还有对于整个修行主体的认知,导致了个人修行的整体素质很高。比如说一个很高修行素质的人,看到这个法的时候,马上就能解读出很多东西来,再加上你通过修法很快就可以生起证悟,能够让我们强制性证悟,马上就可以完全直接现前的,本来应该是这样子的。因为我们在末法时代修行,根基也不是那么好,我们还要逐步学修。

虽然我们把前面的加行修完了,到了上师瑜伽,但是它们的殊胜性可能我们还没有完全解读出来,只是看到它的“说明书”里面说如果修这个法,它的力量很大,可以让你强制性地得到很多加持。虽然“说明书”是这样说的,但是不是有力量,内心中还有一点打鼓。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去充实自己。“说明书”是这样讲的,它的功效会不会那么大呢?实际上这是体现什么呢? 体现了我们对这个修法的信心不足,乃至对整个修法信心不足,所以说加持力也是以你的信心做连接的。 如果我们信心有折扣,那上师瑜伽的修法对你来讲,它的功效就没办法完全发挥。不管怎么样,你只要去修了,就一定有它的作用。至于作用到底有多大呢?这和我们的信心是成正比的。我们可以透过上师瑜伽本身来加持我生起信心,就要分析很多这方面的原理,分析完之后,我们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虽然我们现在已经修到这里了,但是不一定就是一个合格的法器,也许还没有成为合格的法器。我们知道了这个原理之后,还要不断的前行,把五加行一遍一遍地深入修行,总有一天我们一定会领悟到大圆满前行里面金刚句的分量,这个修法的含金量,那时候我们就可以真实的去领悟得到。我们也可以领悟得到为什么像华智仁波切、顶果钦哲仁波切这样的大德他们还是要把加行一遍一遍的去修、一遍一遍的去看。为什么是这样?真正来讲,也是完完全全可以发自内心去了知。

虽然修心的过程有时可能比较慢的,但是因缘具备之后,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一定可以发生改变。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不断的修学,不管现阶段我们的状态似乎不错,还是说现阶段我们的状态不是很好, 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坚持修学。

对于上师瑜伽,我们现在学的是七支,即通过七支的方式来积资净障。为什么要修七支呢?下面我们要开始祈祷,真正通过念诵心咒等的方式来祈祷上师加持。在得到上师加持之前,你要用一个什么状态去获得上师的加持?我们后面要祈祷上师给我加持、悉地,这时自己的相续应该说该有的都有了,很多的福德资粮,该有的都有,没有的东西都要去掉。比如说通过忏悔,然后把没有的东西去掉,把自己的心调整到一个完全可以接受上师加持的状态,后面我们念心咒,祈祷的时候就可以获得殊胜的加持,因此我们要准备好接受加持。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获得加持的可能,这个机会都是平等的。我们平时也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那么怎么去准备呢?这是留给什么样具有准备的人呢? 我们通过七支等修法,把自己的相续调整到一个可以接受加持的状况。如果我们准备好了,机会现前的时候,就可以抓得住,真实的获得真实的密意。

对于七支的修法来讲,通过顶礼、供养、忏悔等等,如是地把我们的心再一次做一个强化的修练。 其实前面已经做过训练了,在进入上师瑜伽修法的时候,再强化一次,通过忏悔再把我们相续清洗一次,把我们的资粮增上一部分,然后再开始祈祷。到了第二座修行时,再来一次积资净障、祈祷,第三座的时候还是一样,再通过观想福田、迎请,通过供养皈依来圆满资粮,然后再忏悔、祈祷, 反反复复地一遍一遍重复之后,逐渐在这个过程当中,该得到的加持,该得到的感应都会逐渐获得。

现在我们讲的是七支当中的顶礼支,前面我们讲了,不管怎么样,学了一点法之后尽量就要去用,如果学了之后不去实行的话,就有成为法油子的危险性。因为法油子很难调化,所以为了让我们不要变成法油子,最好在学法之后就去实践。实修不一定就是打坐,学了就用就是实修。懂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 在日常生活、工作当中,抓住一切机会去使用这些修法,像这样逐渐地调伏我们的心,这样也不会变成法油子。

下面我们接着讲今天的内容。

因此,就算了知一句正法的意义也必须要知道融入自相续而实地修行。

因此,就算了知一句正法的意义,比如说听了一堂课,可能就了知一句正法,我也要把一句正法的意义想方设法地融入到自相续当中实地修行。 有些时候在一堂课当中,可能信息特别大,对这么多信息量一个个地修,作为一个平凡修行者或者初学者来讲可能有点困难,但是 一堂课当中至少对一个意义可能会感触比较深,觉得很好或者记住了,即便是一句话也要在下来之后反复思维。 为什么要反复思维呢?就是加深印象或者趁热打铁,本来听了之后有一定的觉受。虽然对自己的相续有一定的振动,但是振动的持续性要看自己会不会保持,就是说如果我们没有注意去保护这种觉受、振动的话, 没有这种保护的心,可能会随着下课之后的心思一散,其他的事情涌入之后,你的心就开始散乱,听课的状态就没有了。因为你没有保护的心了。

就像现在很多的遗产都要保护,如果大家都不保护的话,很多东西逐渐就会消失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这样那样的遗产,慢慢没有了。如果有一个保护措施,立项需要保护,就会有人重视,通过挖掘等等,相对来讲,保存的时间可以长一些。

对我们来讲也是一样的,我们在听法的时候,对某个意义可能有些振动,有时候自己看书,对某个意义有所振动;有时候是我们打坐,对某种意义有所振动,对某个含意有些领悟。在有些领悟之后,自己欠缺保护的意识,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状态,而我们没想去保护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几个小时或者几天逐渐自然而然就消失了。因为每天要处理这么多的信息,既有修法的,也有不是修法的,各式各样的信息都有,所以很多大量信息涌入之后,就会冲淡我们对法的认知,慢慢好像没有听过一样。这种消失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保护意识而导致的,所以我们要有一个保护意识,最好就像前面讲的一样趁热打铁。如果我们有所认知,就反复忆念、反复强化这样的内容如果还不懂,必须要搞清楚,比较模糊的让它变成非常的坚固,逐渐有这种训练的心。

其实这种心很重要,有了这种习惯性的自我保护措施,逐渐我们就会在修法的过程当中,令很多法义融入到我们的相续当中,这样怎么可能会变成法油子呢?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即便了知一句正法的意义,也必须要知道融入自相续实地修行。

我们依止上师的目的就是观察上师身语意的行为进而效仿随学,

这里讲到了,我们依止上师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观察上师身语意的行为之后,进行模仿和随学。 我们依止上师其实就是一个模仿阶段,我们再回头来看,既然依止上师是一个模仿的阶段,最初找到一个合格的上师当然非常的重要了。先看你所模仿的对象是什么样的,对不对?你最早要找到一个模仿的对象,如果他具有很多毛病,就不是一个具有法相的上师。如果你去模仿他的话,最后根本模仿不出什么好的效果。因此刚开始的时候,一个具相的上师,一个合格的上师,真正来讲的话,他的身语意都是给真实的弟子去示现的。有些上师的身语意是给初学者弟子示现的,他的行为非常如法,语言非常柔和,他的心具足大悲和智慧,这是毫无疑问。上师的身和语要让弟子去模仿,很多时候引导初学者,就会非常如法。因为初学者什么都不懂,所以他的身语都是为了让自己安住在佛经论典或者世间道德规范所认可的标准行为当中,所说的话也会让人非常的悦意。这是通过让初学者去模仿,然后把他们引入到正确道路当中的一个方法。

当然还有一些上师,平时在佛教史当中,尤其在依止过程中,我们也会看到一些所谓的比较疯狂的上师,疯狂的上师其实也是让弟子模仿的,他是给弟子示现了什么模仿的状态呢?有时候对相续已经成熟的弟子,透过这样的方式调化。因为他本身素质比较高,所以这样去模仿的时候,也可以帮助他打破一些不必要的趣入实相当中的执著,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就可以打破。

任何一位具有德相的上师在调化弟子的时候,都是有很明确的目的,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有些时候弟子不明白,想不通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上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要达到什么目的。这些都是属于模仿。因此在寻找善知识的时候,你要寻找一位模仿对象,找对目标非常关键。如果目标错了,找到一位不如法、不具德相的上师,你去模仿他就会相当危险了,相当你找了一个杀人犯,去模仿他的所有行为,这是很危险的。如果自己要求解脱道,想如理如法地修持,上师一定是直接和解脱道相应的,完完全全能够把你所有身语意引向解脱道。

我们要观察上师身语意,当然上师的意很难观察,只能通过他外在的一些事业、行为等等来观察他的心 。比如说大恩上师仁波切也是一样的,他长年如一日的去引导弟子,不管方方面面的行为、语言,如果他没有一个非常稳固强烈的大悲心,绝对不可能做到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推知他的大悲心、利他心非常强。也可以通过教言推知他的利他心很强, 因为他经常跟我们讲,要放弃自己,再去利他,经常这样讲,所以对我们来讲,完全可以通过这些语言来推知他的相续当中,利他心是非常强的,而且他也让我们安住在利他的状态当中,要生起利他心,所以我们要去随学这种大悲心。他的智慧我们也可以随学的, 他的智慧体现在所讲的法义当中 。通过随学他的智慧、大悲,然后他的身体是怎么如理如法的,语言是怎么样讲话的,然后我们也是这样去随学的话,逐渐自己的相续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受到好的影响。我们的身语意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导入解脱道。因为这些是我们愿意去模仿的, 如果我们愿意去模仿,而且所模仿的对境也是和解脱道相关的话,最后我们也会在不知不觉当中,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面, 所以说对于一个上师来讲,言传和身教都是非常重要的。

正如世间的俗语也说:“一切事情即模仿,模仿之中能生巧。”

藏地世间俗语也是说,一切事情都是模仿,幼童模仿父母的行为,或者有时候看电视,模仿电视里面这些人的行为。学说话时候,也是模仿,母亲教他,这个音怎么发,那个音怎么发,他刚开始模仿发不准,后面越模仿越像。身体和语言都是模仿,一个学舞蹈的人,他的身体也是怎么模仿;一个学武术的人,他的身体也是怎么去模仿,军人去模仿教官,司机也去模仿教练。

因为学习就是模仿的过程,所以在模仿当中,逐渐就能生巧,刚开始模仿的很生疏,随着自己模仿的次数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好,这就是熟能生巧。我们学佛就是模仿佛陀的成佛之道,学菩萨也是模仿菩萨道修学之道,上师也是代表成佛之道,代表菩萨行,对于一个真实的佛来讲,我们只能在经书当中去看他的语言,真佛我们根本见不到,具有明显功德的菩萨也在净土,我们见不到,而我们能见到的只有上师。他是佛菩萨的化现或者代表,所以我们模仿上师的具德相很重要。

我们再再说具德相,具德相的上师其实就是佛菩萨的代表。 如果我们能够对具德上师的身语意模仿得非常的善巧,其实就是模仿菩萨的修法、成佛之道,以及模仿佛和菩萨清净的行为和语言 。我们刚开始模仿的时候,怎么样都不对,比如说我们学了前行三个月后,学完了再回头看前行我们模仿得怎么样呢?一考试再和前行法本对照,这个地方模仿得不对,那个地方还没模仿对,好像很失败,有时候我们会很沮丧,其实刚开始都是这样子的,没有一个人马上能够模仿的很善巧,这样的情况非常少,除了上根利智、非常有智慧或是福慧很深的人,可能一点就透、一学就通,显然我们并不是这种人。

既然我们不是这种人,就知道这个模仿过程需要很长时间,所以我们学完之后不达标也没什么沮丧的,不达标我 们再从头来,反正怎么模仿的方法我们学了,剩下的事情是自己要去做, 不管有没有人监督你,要不要考试,反正就是我要做的,私下里要使劲练的,通过反复听闻思维,把模仿的东西吃透,吃透之后平时在任何机会当中都去训练,如果自己有这种心就会找一切的时间去训练自己所要模仿的事情。像这样不断的模仿,模仿之中能生巧,最后就模仿得特别像,基本上就是一模一样。

很多出类拔萃的舞蹈演员都是模仿得非常优秀的。作为佛弟子来讲,模仿的很优秀的人,他的菩提心、大悲心都是模仿菩萨的菩提心、大悲心,最后模仿得非常善巧的时候,他的心完全就变成了大悲心、菩提心的状态,完全就一模一样,这就算模仿成功了。 智慧也一样,怎么样模仿智慧呢?就是抉择空性 ,刚开始这个地方不懂,那个地方也不通,后来逐渐模仿之后,对一切万法的观察,就没有一点阻碍,很顺利就可以抉择万法的空性,而且最后内心当中已经不用抉择,看到任何法当下就了知空性,因为他的心已经变成这种状态了。所以,这些全都是通过模仿而来的。

对于我们来讲,依止上师之道就是模仿的过程,要了知上师的身体、语言,他相续当中安住在什么状态,了知之后就逐渐逐渐去模仿。 其实,在世间当中的经验也是这样的,比如学手艺,如果这个人很放得开很大方,没有什么拘束的,什么都愿意去做,不怕失败,也不怕别人笑话,经常这样去模仿,他就成功得快;如果是很拘谨的人,这个也不好意思,那个也不好意思,内心当中放不开,有机会也不去做,不去模仿,这样他成功的几率就很低。我们自己模仿上师也是一样的道理。

不管怎么样,学完之后,在任何的时间,任何的事情上面,我们都要按照上师告诉我们的方法去做,经常性的做,就会越做越熟悉,最后就会非常地善巧。本来,佛菩萨已经告诉我们,如果你遇到事情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去做,比如别人欺负你的时候,说你坏话的时候,受到委屈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怎么做。但是,这个事情我不愿意去做,那个事情也不模仿,就丧失了很多很多模仿的机会,这样,想要很快成功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自相续取受上师所拥有的内外密功德,需要像泥塔小像从印模中取出来一样。

“自相续取受上师所拥有的内外密功德”,上师出现世间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弟子获得和他一样的解脱功德。所以,他所有的外的功德、内的功德,还有密的功德,都希望他的弟子快速拥有,所有的合格的上师都是这样的。这个和世间学艺不一样,世间这么多的老师是不是都是非常愿意他的弟子学得非常好呢?有的时候不一定,程度是参差不齐的。但是 佛法中具相菩萨的这种老师完全是一个标准,具有德相上师的第一个标准就是菩提心, 这也是当年他“毕业”的时候考核的硬件,他相续中真实的菩提心生起来了才能毕业,不是以其他的条件毕业的。上师不是靠技术,完全是内心当中达到了这种状态,他自己完全调伏了相续,所以他再去引导其他的弟子。

所以,在这种状态下,他调化弟子就有一种很强烈的思想,就是所有的他要调化的弟子都要达到和他一样的状态。如果他自己还没圆满菩萨或者还没有圆满佛果,他也愿意他的弟子超过他,然后迅速成佛。他完全没有弟子不要超过我的想法,即便他还没有成佛,他也不会担心弟子超过他,这就是他非常非常可贵的地方,他们是如此的希望我们达到这个状态。我们自己也需要不断地依止上师,按照他的教言去做,他告诉我们的教言就是模仿的窍诀。告诉我们应该这样做、那样做,直接把他的经验、模仿的窍诀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认认真真的去修学,自相续就可以取受上师所拥有的一切内外密的功德。

“需要像泥塔小像从印模中取出来一样”,做擦擦像时就是这样的,有个印模就是模具,现在有卖很多模具,圆锥形的比较多,当然也有方形的,有些是佛塔模具,有些是佛像模具,如文殊像、释迦摩尼佛像、金刚萨埵佛像,各式各样的模具。做泥塔小像就是把泥巴和好放进去,然后敲打之后再倒出来,这个小像就拥有了模具里面所有的花纹,如果是佛塔模具,做出来就是一个佛塔,是文殊菩萨的模具做出来就是文殊菩萨像。 同样,我们模仿上师,最后我们自己的相续就和上师一样,像一个模子倒出来的一样。

相当于这种擦擦像一样,我们有时候说要做上师的小擦擦,做上师的擦擦像,意思是一样的,上师怎么发心的,我们也这样发心;上师怎么利益众生的,我们也应该这样去利益众生;上师以前是怎么精进修行的,我们也应该这样精进修行。一个真正的解脱的上师或者一个菩萨,他每一世都会来到世间当中,这一世结束了之后,他又重新来一次,他每一世的经历可能不一样,他从小孩子的时候开始怎么拜师,怎么样精进, 但这都是针对这一世和他有缘的弟子示现的,让弟子们模仿的。 以前上师是怎么精进依止上师的,我应该这样去依止,上师是怎么样修学的,我应该这样修学。最后,我们依止上师应该像印模中取出来的一样。

上堂课我们讲,每个上师的风格不一样,他调化的重点也不一样,有些上师非常强调禅修,那么和他有缘的弟子经常听上师们这样的教言,也是很喜欢禅修的。如果上师很喜欢做其他的善法,和他有缘的弟子自然会集聚到他的身边来听他的教言,听的时间长了之后,心中也是带了这个影子,这个“擦擦像”基本上已经生产好了,当然里面的花纹是不是清晰这方面有差别,但是总的来讲,他的弟子看起来和他差不多了。

作为大恩上师的弟子来讲,也应该有他老人家相似的气息。什么样相似的气息呢?就是利他,大恩上师所有的弟子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气息就是利他,这个“模具”总的来讲是培养利他的修行者或者菩萨,总体来讲都应该有这个气息。但是从差别来讲,有些人利他心的痕迹比较清晰,这个泥塔小像从模具倒出来之后,每个地方都是圆满的,没有一点缺陷,花纹很清晰,连眼睛鼻子都非常清晰,这个就是精品。但有些倒出来之后,大概有这个样子,你去观察的时候,比较模糊或者这缺一块那缺一块,这个可能就不是那么合格,不过也不要紧。这只是大概的比喻。

总的来讲,我们作为大恩上师的弟子,不管怎么样,都应该有一个利他的心,因为大恩上师经常强调利他,只要跟他学的弟子,相续当中都应该逐渐生起利他心。认识到利他很重要,即便现在我啥能力都没有,但是我也要利他,或者我修行也是为了究竟利他的,都应该有这种总的思想。当然有些弟子可能是得到了上师的加持,他对上师的精髓领悟得更清晰、更深刻,他自己能够做到这些。这个方面每个弟子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不管怎么样,只要我们跟上师有缘,自然会集聚在上师的身边或者上师法脉的身边,大家一起来学习。有些众生和其他的善知识有缘,他们自然会集聚到那个善知识周围,跟着他学他的特色的教法。这方面会有不同。

每个法脉传承带的气息是不一样的,有些利他心特别强,有些修行的气息特别强;有些特别喜欢做福德,比如放生、供灯;有些对因果取舍非常得细致。反正只要是真正具德上师教导下的弟子都会有比较好的一些特点,大概有他的法脉传统的样子,但是模仿得好的,就像前面讲的,方方面面都是非常相似的。

本来所谓的顶礼也只是一种恭敬尊重的形式,所以顶礼的方法也有多种多样,

华智仁波切告诉我们,本来顶礼是恭敬和尊重的一种形式,所以,顶礼的方法也有多种多样。意思是告诉我们,因为顶礼是表示尊敬的方式,所以, 每一个时代或者每一个地方,表示恭敬的顶礼方法可能也不一样。 有些地方说佛法就像水一样,然后佛法传播到各个地方自动要和当地的风俗、文化融合,还要和时代相融合,这些就相当于承载佛法的杯子容器一样,有些地方的容器可能是三角形的,有些地方的容器可能是四方形的,有些可能是圆柱形的,不管什么样形状的杯子,水是一样的。因为水必须要有一个载体,否则就流失了嘛。 每个地方的风俗,文化都不一样的,但是不管怎么样,杯子里面的水有一种共性,能够解渴等方面的性质不会变。

佛法肯定会自动融入当地的风俗,比如说佛法在印度是什么样的,通过西域、印度或者汉地的高僧传到汉地,会和汉地当时已经具备的一些风俗习惯去融合;佛法传到藏地的时候,和藏地的不同的地域风俗要融合;传到日本、朝鲜都是一样的,乃至于现在传到欧美都会和当地有融合的过程。所以佛法不可能一成不变,肯定不行的,比如印度是热带的地方,修行人只能穿三衣,鞋也不能穿,如果原封不动把这个规定移到西藏去,那会怎么样?没人学,因为太冷了,没办法做到。

所以,外在的形象肯定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做一些调整、改变的, 不能完全原封不动移植过去,把它的精神移植过去就可以了。这个精神是什么?在顶礼里面的精神就是恭敬和尊重,就是这里面的水顶礼的形式就是外在的容器。那么顶礼的方法是外在的体现,你不管怎么样去体现,都是要表示内心当中的尊重, 所以说顶礼的形式也有多种多样。即便是藏地,总的方面来讲,顶礼的方式是一样的,但是在有些法脉传承当中内部是不一样的,包括观想方式,一些外在的行为,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而且各个地区的顶礼方式也无定法,

顶礼的方法有短头,有长头,还有汉地的顶礼方式、泰国的顶礼方式、韩国的顶礼方式,有很多不同的顶礼方式,所以,各个地区的顶礼方式也无定法。这个方面首先告诉我们顶礼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我们不能说,你这个方式是不对的,只有我这个方式是对的,或者他人说你不对,只有他是对的,我们去争论这些是没必要的,反正是代表恭敬的顶礼方法。 首先告诉我们要有一种包容心,虽然在自己的法脉当中学到一个如法顶礼的方式,但是同时也要知道,顶礼在不同的地方,也有各种不同的标准。 所以,我们不要急于指责别人对或者不对,也不要去做很多的评论,等等。我们的心态要是一种开放的心态,但是开放的心态也不能完全没有标准,虽然是开放的,但是开放也是遵循一定的规矩去做的。

然而在这里,对于上师依照佛经中的顶礼方式而讲的言教,自己本来一清二楚,可是却以轻轻松松投机取巧或者摆出傲慢自居的架势而不认真顶礼,就证明是不恭敬顶礼对境的轻蔑态度。

虽然说每个地方的顶礼方法不一样,但是在这里面我们也应该知道,还是要依靠上师所传的方式如理如法地去造作。我们在这个法脉当中学习,就应该认真的学习这个法脉的顶礼方法,学完之后,按照这种传统认认真真的、如理如法的去顶礼。本来自己学完之后很清楚,但是顶礼的时候不把它当回事,怎么轻松就怎么顶礼,怎么样能够投机取巧,那自己就怎么样去顶礼。也就是说自己的心思不在怎么样发挥内在的尊重、恭敬,或者顶礼应该有的打破自己的傲慢心上面,自己的心思不放在这些重点上面,每天都在投机取巧,以更轻松的方式去顶礼或者自己虽然学到了但是不当回事。外在也是表现自己的特立独行,故意摆出傲慢自居的架势,好像是反传统,挑战权威,自己无所谓,这样表现自己,不认真顶礼。如果是这样,就不是前面所讲的“顶礼的方法也有多种多样”,完全变成一种不恭敬对境的轻蔑态度了。这样是不对的,虽然顶礼的传统都不一样,但是我们学完之后,应该按照上师所讲的教言,放下自己很多自以为是的想法,认认真真的去做。

前面我们讲了,虽然顶礼是表示恭敬、尊重的一种形式,从理论上来讲,它的形式可以各种各样,但是不等于说自己可以随便发明创造——既然都是表示恭敬尊重的,那我趴着墙上或者把前面垫很高,也可以表示尊重,只要我心里尊重就可以了,那也不能这样。为什么呢?因为如果真正是按照传统传承下来的顶礼的方式, 在最早的时候,是佛陀把这个顶礼的方法传下来,或者说是某一个教派的上师把这个顶礼的方法固定下来,传承下来的。 我们要知道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是什么呢?就是说 这种顶礼的方式,乃至于观想的方法,要不然是佛陀,要不然是证悟的大德,他们通过智慧,观察到这样的方式顶礼,这样的动作对我们顶礼的人来讲, 可以把利益最大化, 他们的智慧观察到这一点,所以就制定了顶礼的规范: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乃至于你的手放在哪个地方,然后你站起来身体要直,等等,这种顶礼方式,对我们来讲是利益最大化的。

所以,我们不要随便改,有些人说我去发明一套顶礼,我的花样很多,很优美…,应该功德最大吧?这个不一定。虽然你内心当中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表示尊重,但是因为你没有佛菩萨观察每一个动作的缘起的智慧,你观察不到,只是纯粹的比较浅显的分别念去观察,觉得这个好,深入不到缘起的实相。 世间的每一个缘起都有它的功用, 如果我们去编一套顶礼操,编一套顶礼的方式,鼓动很多人来学,因为我们自己不一定能观察到很多缘起的功德、作用,所以编出来的东西可能看起来是很好看的,但是,可能利益不是那么大。虽然从表示你的恭敬、尊重这个侧面可能可以,但是你发明这一套顶礼的方法可能是不行的。我们不要自己去创造发明这些,不能讲:这个顶礼最早是谁发明的,他可以发明传世,那么我也可以发明一个传下去,不能这样讲。

因为世间当中这么多的缘起,我们每天都在做很多事情,看很多东西,还有太阳、星辰…, 每个法都有它的缘起,但是也只有少数人可以发现互相之间的关联缘起,他们可以利用这个缘起创造出一些法,让这个法利益最大化 。所以,修行佛法,比如说打坐的姿势,顶礼的姿势,还有念诵的方式,这些虽然表面上看都是一些外在的行为,有些是类似于体操的动作,但是,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不一样呢?我们也不是完全的迷信,其实佛菩萨通过训练之后,他们的大悲心、智慧和我们是不一样, 他们很关心的是,怎么样通过这个顶礼的动作来让做顶礼的人的利益达到最大化,他们通过某种缘起配合起来之后,就能够达到这种效果 。比如,密宗当中有很多种手印,通过观察,这样做手印可以达到效果。如果你自己编一套手印操,可能是没有效果的。所以是不一样的,虽然看起来都是一样, 但内在来讲,这里面有一个顶礼的规范、传统,它的背后有大悲和智慧做支撑,这样观察完之后制定下来的。

对我们来讲,就不要做很多没必要的改动,我们就老老实实的完全按照传统学习就行了,这样就非常好。每一个地区的顶礼的方法都不一样,如果这种顶礼方式的确是有传统传承的,或者是念诵的方式、任何的仪轨、任何的道德规范等等,只要 是真正证悟的祖师观察完之后制定下来的,其实都有一定的利益,而且他是通过大悲和智慧观察完之后制定下来的,和一般的凡夫的分别念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自己在顶礼的时候,上师怎么教我们就怎么去做,让你怎么观想你就怎么观想,这方面来讲非常好的。

因此我们必须了知好似付税一样的相似顶礼只能给自己带来过患而无有任何必要。

“我们必须要了知好似付税一样”,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也讲了,付税就是交税,很多做生意的人交税时不得已,很不情愿,谁愿意交税呢?如果说不需要交税了,大家特别高兴,如果交税的话感觉很不舒服,但是你不交税会犯法等等。所以交税的时候是很不情愿,应付的方式去交税。

我们在顶礼的时候不要像交税一样,好像特别不高兴,不喜欢,然后应付的方式去顶礼,像这样相似的顶礼只能给自己带来过患, 因为你内心是一种抵触,或者投机取巧的心态,顶礼本身应该有的尊重和恭敬的心态就生不起来了,还有打破自己的傲慢这个作用也没有了。所以, 最后就通过抗拒、傲慢,给自己带来过患,这样是没有必要的。

相反,按照要求如理如法地进行顶礼有无量的功德。

如理如法,就是你的身体的姿势、语言,还有心怎么作意,都是按照传承的要求。这样如理如法的顶礼有无量的功德,原因就是前面讲的,佛菩萨制定这套顶礼的方式是通过智慧和大悲进行了深入的观察,这样做顶礼,一定可以给顶礼者带来无量的利益,他们不会让我们花了时间得不到任何利益。 佛菩萨他们从刚开始入门所训练的,就是如何去发现一切万法的规律,训练自己对一切众生生起利益的悲心,一个是智慧,一个是大悲 ,所以就意味着从入门这一天开始,他往后的每一天、每一次的训练都和这二者有关,都会发现万法的缘起,都会生起对众生利益的菩提心。 他一旦成功了,要对众生做利益的时候,他对待众生的方法一定也是和智慧、大悲相关的 ,不可能他生生世世训练了无量无边的智慧和大悲心,最后要给众生说法的时候,或者给众生制定修行方法,突然这个修法和大悲、智慧没有任何关系,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为什么如理如法的顶礼功德无量?就是因为这些修法都是佛菩萨的智慧、大悲观察完之后,对我们真实有利的,然后这样制定的。

从前,一位比丘顶礼有佛陀头发、指甲的佛塔,阿难尊者请问释尊他顶礼的功德,

当时佛陀还在世的时候,也有一些佛塔,这些佛塔里面装的不是佛入灭之后的舍利,装的是佛陀的头发和指甲。按照有些小乘戒律,剃头半个月一剃,或最迟一个月一剃,佛陀也会剃头发,佛陀的头发剃下来之后,有些国王就把佛陀的头发,还有剪下来的指甲,做成佛塔来供养。

“阿难尊者请问世尊他顶礼的功德”,阿难尊者看到一个比丘正在顶礼装着佛陀头发、指甲的佛塔,就问他有什么功德。

世尊答言:“他这样顶礼一次,将获得自己身下所压面积直至金刚大地以上所有微尘数量的转轮王位,然而这还不能达到其顶礼功德的边际。”

佛陀这句话点出了做一次如理如法的顶礼的无量无边的功德,他将获得什么功德呢?就是一个顶礼下去,匍匐在地上,比如现在我们磕长头也好,或者磕短头也好,反正磕下去之后身体所压的面积有多大,然后从这儿一直到金刚大地之间(到金刚大地之间是八万由旬)所有的微尘数量,这是没办法计数的,微尘很小很小,我们不要说从现在这里一直到八万由旬以下的金刚大地之间的微尘数量,即便是地板表面的微尘的数量我们都没办法去计数,太多太多了。这些数量代表什么呢?每一个微尘代表转一次转轮王的福德。但不一定意味着你一定要做转轮王,是说这个福德足够做转轮王了。因为有些人他就不稀罕转轮王,有些小乘人就把所有的的功德回向于解脱,大乘行者就把所有的功德回向成佛,他并不稀罕转轮王的王位。

他可以获得什么呢?一个微尘获得一次转轮王的王位。但是不是一个微尘转一次转轮王,这个微尘的功德就用尽了呢?不是,没用尽,还没有到达他功德的边际,即便他获得转轮王之后福德还没用尽,这就说明顶礼的功德特别大。尤其是顶礼的是殊胜的对境,因为顶礼的对境也有差别,比如说你给一个土地神下跪顶礼,和顶礼佛陀、顶礼一个修行比丘,因为对境的功德不一样,所以你自己所获得的福德也不一样。

所有的福田当中,佛陀的福田是最殊胜的,所以顶礼佛陀的头发、指甲的佛塔,就会产生这么巨大的功德。现在我们也可以顶礼佛像,在佛堂里面顶礼经书, 如顶礼《法华经》《幻化网》《大藏经》或大圆满的法本,这些都是非常殊胜的三宝所依 。有的时候可以向殊胜的上师顶礼,还有观想十方诸佛顶礼,如果到了八大处,顶礼佛牙舍利,到了五台山顶礼阿育王时代的佛陀舍利,顶礼文殊发塔,到了印度金刚座顶礼金刚座,到了拉萨顶礼觉沃佛像等等,在世间当中有很多很多殊胜的顶礼的对境。顶礼一次的功德都是非常巨大的,无量无边,没办法计算这样巨大的功德,因为所顶礼的这些对境功德完全圆满,没有一丝一毫的垢障,所以顶礼的功德是最圆满的,其他所有的顶礼对境没办法和佛陀相比的。

虽然有些地方说顶礼父母、供养父母比顶礼佛、供佛的功德还大,我自己的理解是,这是个说法而已,真正来讲没办法相比。因为父母对我们来讲恩德是很大,但是毕竟他自己的相续也是个凡人,相续当中也有很多过患,福德并不圆满,只不过对我们恩德很大。如果和佛陀比那是远远无法比的,而且你顶礼、供养父母也没办法因此种下成佛的因,这个是做不到的,你可以得到很大的福德。 但是顶礼佛陀就不一样,不但得到这么大的功德,同时也种下了成佛的因了 。我并不是给泼冷水,没有这个意思,是要辨别一下,有的时候时间长了我们就搞混了,好像觉得供养、顶礼父母远远超胜供佛的功德、顶礼佛的功德。有些时候这样提倡有它的必要性,但如果如理如是的去分析的话,可能我们都不知道佛陀到底具有什么功德,什么叫佛陀?什么叫无上正等正觉?什么叫没有一丝的过患?什么叫做圆满一切功德?完全不知道。

把佛陀和父母放在一起这样去比较,我觉得是有点太过分了,所以有些时候稍微辨别一下吧,对父母恭敬肯定有功德,这个毫无疑问,有时候可能是为了让大家引起重视,可能说的稍微夸张一点,说顶礼父母比顶礼佛陀功德还要大,这个说法是可以的,真正要安立我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现在很多道友正在修顶礼,就应该多看、多思维这方面的利益,然后就会知道利益非常大,应该好好的做顶礼 。这样做一次顶礼的功德如此超胜的话,何况如理如法的做十万次的顶礼呢!做顶礼的时候,最重要的第一个是顶礼如法,第二个是顶礼的对境,第三个是顶礼的发心。你是以什么心态来发心顶礼的?是奔着转轮王的位置去的,还是说奔着解脱方面去的呢?还是奔着利益一切众生的目标去的呢?这个差别还是很大的。当然对我们来讲, 要让顶礼的功德最大化,我们都知道应该发起菩提心,因为在菩提心当中包含了自己的利益,完全包含了转轮王 ,如果你成就之后,你随便哪个地方去当转轮王都可以,你化一亿个化身在一亿个刹土中去当转轮王都可以,这个能力都有的。所以如果你真正的了解了这个利益之后,你肯定是愿意发菩提心去做顶礼的,这是最殊胜的。还有,你顶礼的时候有没有三轮执著?有三轮执著的顶礼和没有三轮执著的顶礼还是不一样的;顶礼的时候, 你安住在顶礼的对境是在外在,还是说顶礼的对境就是我的本性?这个也有差别

如果你学了这些教义,学得比较圆满的时候,这些所学的东西在你做顶礼的时候,都会变成你的优势。 如果你不懂这些观想的方式,不懂很多要点,在顶礼的时候可能是得到了一部分的功德,但同时也损失了很多你应得的东西。 也就是说如果你懂了,你很认真的学了三轮体空是怎么回事,很认真发菩提心,很认真的按照标标准准的顶礼方式去顶礼,就会得到很多的功德。但是如果你学的东西比较少,顶礼的对境分不清楚,左边是西方三圣,右边是土地神,你跑到土地神那儿使劲顶礼,像这样对你来讲也是一种损失。还有,发起菩提心的顶礼和求一个世间的心态去顶礼,本来发起菩提心的利益更大,但是你就是不选这个,偏偏就要选世间的利益,这样你又损失了不少。所以,这样做了选项选择,因为自己学得少没有懂得道理的缘故,在做十万遍顶礼的过程当中,其实丢失了很多很多的功德。但是如果你学了之后,自己就可以得到很多很多功德。

现在正在做十万顶礼的道友,了知完之后就应该如理如法的顶礼,把上师老人家在讲记当中提到的顶礼的要素都加进来。 如果顶礼的时候脑袋里面一直在运转这些要素的话,我们的思想就不会去想乱七八糟的东西了,可以把菩提心在这个过程中做一次训练,还有思维所顶礼的对境和我的佛性是什么关系 ?是无二无别, 等等,我们的心在这上面运转的话,就可以做到高质量的顶礼。如果现在已经修完了十万顶礼,或者说还没开始修的道友,大恩上师也要求早晚三顶礼,早上起来的时候在佛堂三顶礼,晚上睡觉之前在佛堂三顶礼,像这样每天做六次如理如法的顶礼,功德也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以上是讲的顶礼的功德。其实这个公案后面还有一段,在讲安忍的时候会讲到,我们附带讲一下:佛陀给阿难尊者讲完顶礼的功德之后,还讲了很多这方面的道理,后来好像是优钵离尊者问,怎么会这么大的功德?这么大的功德怎么样让它微薄、减弱乃至于消失呢?佛陀说,如果是同行道友之间互相嗔恚,就可以让这个功德微薄、减弱乃至于消失,一点都没有。

就是平时我们讲的生嗔恨心,同修之间、道友和道友之间互相之间不包容,生嗔心,互相做损害就可以让这么大的功德逐渐消失。首先讲到了这么大的功德利益,但是如果我们不注意的话,有可能平时在对道友,对其他的众生生嗔心等等的过程当中,就让这个功德逐渐消失。或者有的时候你生起的嗔心不是那么强烈,这个功德虽然不是完全消失,但是也会减弱,这个果本来是转轮王,最后就因为你生起嗔心之后,就变成了某个国家的国王,或者本来可以在像朝鲜的那个地方当一辈子国王的,变成了一个国家的总统,只有八年任期或者四年任期。(开个玩笑)

本来你是转轮王的王位,但是可以让这个果微薄、减弱,你还是会受报,但是可能只是当一个小国的国王而已,没办法当转轮王,小国王和转轮王没法比,福利待遇方方面面差的非常远。 有些时候是让这个果延迟,或者让这个功德感果的功能消失,完全不再成熟。 这是随着我们嗔心的力度而有所不同的,有的时候是轻微的嗔心,有的是中等的嗔心,有的时候是很强烈的嗔心,强烈的嗔心就让这个功德完全不成熟了,不但不成熟而且还有嗔心的过失;有些时候是让果的力度减弱,就像前面讲本来是转轮王,后面当个小国国王,这个就是减弱了;有的时候是延迟感果。

所以,我们一方面在修福德,修很多福报,一方面也要注意调伏自己的烦恼,不要让这些烦恼变成偷我们福德的小偷,每天都要注意防范。在《入行论》当中这个方面讲的比较多。

此外,经中说:佛陀的无见顶相是从恭敬顶礼应敬之上师士夫中得来的。也就是说,顶礼是形成究竟圆满正等觉无见顶相的因。

转轮王是暂时的果位,除了转轮王的果位之外,还有究竟的果位,是什么呢?佛陀的三十二相当中有一个叫无见顶相。无见顶相是什么意思?佛陀的顶是肉髻,因为他修殊胜的福德的缘故,任何人看不到佛陀顶髻的顶,没办法看到佛陀肉髻的顶端到底在哪里,找不到,这是佛陀自己殊胜的福德所形成的,叫做佛陀的无见顶相,不管从哪个方位看,看不到佛陀的顶髻,这个就是他一个殊胜的功德。

“恭敬顶礼应敬之上师士夫中得”,当然除了顶礼之外还有别的福德,但是其中一个福德是什么呢?无见顶相的因是恭敬顶礼应敬的上师、佛陀、士夫得来的,也就是说顶礼是形成究竟圆满正等觉无见顶相的因,这个福德可以让我们成佛,可以让我们获得佛陀的相好。

可能有人说:看不到顶有什么嘛!好像感觉没什么,对自己来讲没有什么吸引力。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说法:顶礼会让你变得很漂亮很庄严!那可能一下子就有兴趣了:“哦,如果得到这个,我去顶礼还是可以的”。众生因为自己的思想还不是很圆满,所以给他说可以获得佛果等等,他没有兴趣,一说可以发财,可以变得很漂亮…,他马上就有兴趣了。这不是开玩笑,的确是有这样的。

很多道友可能学过《宝鬘论》,学过佛陀圆满的相好。《宝鬘论》当中有一段专门讲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形成的因,需要什么样的福德,讲的特别多。世间当中所有的福德,再乘以十倍、百倍,然后再获得一个声闻的福德,逐渐逐渐叠加上去的,这个福德是非常非常巨大的。所以说佛陀的无见顶相这么圆满的相好,需要无穷无尽的福德才能够形成的,能获得这种相好的话,转成一个世间长相很漂亮的美女、帅哥,是“小菜一碟”,太容易了。我们对这些究竟的功德,暂时的功德,都是需要了解的。

大恩上师以前专门讲了顶礼的功德,顶礼一次的福德都是非常巨大的。如果我们没有机会修十万遍的顶礼,每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不管是长头、短头,在床上磕,或者在佛堂磕,反正要恭恭敬敬地三顶礼,晚上睡觉之前也不要忘了,顶礼完之后再去睡觉,应该每天都做这些功德。

你这样一顶礼之后,法本里面讲的功德就划到你的“账号”上面——阿赖耶识当中去了,这个功德就归你了,然后剩下来就是保护好,不要通过其他的方法让这个福德丢失就行了。这个功德非常巨大,这是佛陀讲的,对此我们要生起诚信。

己二、供养支:

如前面供曼茶罗的时候所说将自己实际拥有的财富以正规、如法、清净的方式,心里无有吝啬的束缚、不带有矫揉造作、故意卖弄的心态而摆放整齐,把它作为所缘对境。

前面在讲供曼茶的时候,其实已经讲到了供养。此处是作为上师瑜伽的分支,在祈祷上师、念上师心咒之前积累资粮的供养 。这里面不一样的地方是,前面供曼扎要坐下来,手持曼茶一遍一遍地修;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所有的七支,比如说前面顶礼支,这里的供养支,下面的忏悔支,还有后面的随喜支等等,这些都是一边念一边观想就行了,就这样过一遍就可以,不需要你重新把曼茶盘拿过来去修,在这个地方没有这个要求的。前面顶礼的时候也是,念诵顶礼的时候随文观想忆念顶礼;供养支也是一边念诵一边按照你的能力去做观想。当然你念的快的话不一定能来得及观,如果念慢一点,里面的几行字的内容还是可以观的, 尤其是在很纯熟的情况之下,可以一边观一边圆满七支,圆满之后主要的重点就是放在后面念心咒祈祷。

“自己实际拥有的财富”,自己所直接拥有的财富可以作为供养,比如说摆在供台上面的水、灯、香、花、食子、食品等等,有各式各样的供品,有些道友可能有水晶球,八吉祥的模型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的。 把这些实际拥有的财富,正规、如法、清净的方式摆放,摆放得很庄严,然后经常要擦得很干净,以很如法的方式去供养 。这个方面是实际拥有的。

“心里面无有吝啬的束缚,不带有矫揉造作”,对我们所供养的物品没有吝啬,没有矫揉造作故意卖弄的心态摆放整齐。 我们在供养的时候,有时不注意的话也容易带着这种不如法的心态。比如说矫揉造作、故意卖弄的心态,摆得这么庄严,就是想一些道友来参观自己佛堂的时候,赞叹庄严、摆得非常好,自己也会自鸣得意,心里会美滋滋的,把这些东西摆在那儿,就是为了得到这个效果,让别人很赞叹。如果心思在这个方面,那心思就不在供养佛陀上面,很多的东西就丢失了,本来应该有的更大利益,供养佛陀能够得到的功德,就因为自己捡了个小芝麻,就把大西瓜丢了。

佛陀会经常提醒我们,在供养或做其他善法的时候,你作为一个凡夫人,可能烦恼时不时地会冒出来,如果冒出来我们就要去对治它。 在供养的时候一定要再再地提醒自己:不要有这种心态。 虽然让别人赞叹你也很好,但是比被别人赞叹更有意义的、更好的,就是我以恭敬的心态真正地去供佛,圆满我的资粮,清净我的罪障,通过这样的因缘进一步地开显我的佛性, 这是所有意义当中最有意义的。所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供养,不是以故意卖弄的心态来摆放整齐,把它作为对佛陀做供养的所缘对境,这是所缘的供品。

接下来观想鲜花、薰香、酥油灯、香水、神馐等,以及无量殿、地方豪宅、经堂、轮王七宝、八吉祥徽、十六金刚天女等

这是意幻供养,幻化的供品有各式各样的鲜花。因为佛堂里面的鲜花种类、数量有限,可能质量、品种也有限,世间上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鲜花我们都没有见过,或者说虽然见到但是拿不回来,这个时候就要凭我们自己的观想能力了。在世间的不同地方,七大洲每一个洲都有不共特点的鲜花,有些是特别美的,有些是特别香的,有些是特别大面积的、看起来很有阵势的,有很多很多的鲜花。 不管是电视上看到的,朋友圈里面发的,还是自己亲自看到的,都可以作为意幻供养的所缘境。

各式各样的熏香,天界的,人间的。各式各样的、无量无边的酥油灯。还有各种香水。神馐,神馐就是具有特殊形状的供天尊的食子,其实就是食物,但是这个食物具有特殊的形状。前面我们讲过不同的形状,有些东西不同的形状有不同的缘起,神馐做成不同的形状, 有些天尊、护法神对他的食物的形状、颜色有要求,如果这样做供养,缘起具足他就很欢喜 。还有无量殿,天界的无量殿,净土的无量殿,都是非常圆满的。还有地方的豪宅,几亿美元的豪宅,或者几千万的豪宅。还有非常庄严精美的经堂,经堂也可以作为供品来做供养,因为它是很壮观的,外表壮观,里面的装饰也壮观。还有轮王七宝,是真实的轮王七宝,不是模型。八吉祥徽也是真实的,不是自己佛堂上的模型。然后还有十六金刚天女,也不是模型,是真实在世间当中存在的供养天女、金刚天女等等。

这些供品我们根本想不到也得不到的,但是 完全可以通过观想的方式来对诸佛菩萨作供养,而且得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完全可以得到供养拥有的真实供品的功德,而且还没有副作用。

为什么没有副作用呢?如果你真正得到了,你可能就舍不得了,你是想:哪一天我得到之后,把它全部拿来做供养。真正得到的时候,你的心态就变了,就不愿意、舍不得供养了。但观想不存在这个问题,你不需要拥有它,你知道它存在, 在天界、净土、整个法界肯定是存在这么好的东西,现在我把这些东西全部拿来意幻供养,你根本没有舍不得的心态。 对我们初学者来讲,这个是比较好的。

一般的初学者、凡夫人的相续当中,吝啬心的种子还是比较稳固的,有些时候想是这样想:“我赚到一百万的时候拿出几十万来供佛。”但是一旦赚到的时候心态就变了,就又想:“这一百万不要动,当我赚到额外的钱再拿来供养。”永远就是这样的一个循环。相续当中吝啬的种子一直在起作用,一直在阻止你做这个事情。所以,有些时候真实的东西对自己来讲有一些副作用,没有东西的时候没有想法,真正拥有了这个东西,这样的想法、那样的想法就开始多起来了。

在某些方面(不是说方方面面),一些真正具有智慧的上师、传承上师,更加鼓励我们做意幻供养。因为意幻供养对我们这个阶段的众生来讲没有副作用 ,但不是说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对我们这些人来讲,真实的东西容易有副作用,但是意幻供养不会有副作用的。

随着我们供养的习气逐渐地增上,福报越来越大,心量也会越来越大,最后就会有一天,真实拥有财富的时候,就按照我们的发愿一样,把真实拥有的物品供养了。就像佛陀的传记当中讲的,佛陀在修布施、修供养的时候,他就完全舍得把自己的国土等全部拿来供养、布施,这就是真实地达到没有一点吝啬心了。但对我们现在的初学者来讲,意幻供养要比真实供养供品更多、而且没有吝啬心的副作用,是这样的一种状态。

轻歌曼舞,弹奏特有的乐器,将天上地上琳琅满目的一切人天供品,以追随普贤菩萨的幻变供养方式来作供养,

这是讲普贤云供,那么什么是普贤云供呢?普贤云供也就是说凭借普贤菩萨的等持力的供养,是一种意幻供养。因为普贤菩萨显现上是菩萨,其实是佛显现成菩萨的形象,最起码也是显现十地菩萨的形象,他的等持力、智慧是不可思议的。

也就是说,凭借普贤菩萨的等持力,自己心间放射出等同于百千俱胝无量佛刹尘、五颜六色的光芒,

追随普贤菩萨,把自己观想成普贤菩萨,或者自己的心间放光,化现普贤菩萨,然后普贤菩萨心间放射无量无边的光芒。

每一光端又化现出一尊与前面相同的普贤菩萨,他们每一位心间也都放射出与前面一样的光芒,

就是说每一个光端有一个普贤菩萨,一个普贤菩萨又化现无量的光芒,每一个光端又有一个普贤菩萨,乃至于充满一切法界。

并且光端又幻现出无数不可思议的普贤菩萨,他们每一尊也都以不可思议无量无数的供品供养十方佛及佛子,这就是所谓的“普贤云供”。

这就是普贤供云或者普贤云供。就是把自己观想成普贤菩萨,化现出无量的光,每一个光端有一尊普贤菩萨,每一尊普贤菩萨又化现无量,这样交织起来充满整个法界,然后每一个普贤都拿着不可思议的供品供养诸佛。或者有些地方说在每一个光端前面,化现成供养天女,然后再供养的也有,但这里面没有说光端变成供养天女,直接就是说每一尊普贤菩萨都是不可思议,供养无量无数的供品。 因为普贤菩萨他自己本身的悲心、智慧、善巧方便都是非常圆满的,用他的智慧大悲来做供养的话,那是最圆满的。供品是圆满的,供养者也是圆满的,供养十方佛以及佛子,这就是所谓的普贤云供。

自己如果观想很纯熟的话,一边念后面短短的两句,一边就观想圆满了,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当中可以累积无量无边的功德。

这样尽己所能意幻供养的同时念诵下文:

怄夏叶哲当怎记 陈设供品意幻定

囊这秋波夏加簸 供印奉献现有物

一边观想前面的内容一边念诵,或者一边念诵一边观想上述内容。 陈设供品就是真实供养,就是在佛堂上面陈设水、灯等等这些。意幻,就是前面讲的意幻供养。定,定是什么呢?就是普贤菩萨的禅定力。

“供印奉献现有物”,印就是印持的意思,供印就是普贤菩萨禅定力印持的供品。 现有,现就是器世界,有就是有情界,现有物,就是所有的这些供品。把这些供品通过普贤菩萨的禅定来印持,印持完之后奉献。

还有一种解读 ,供印可以理解成供养手印。因为有的时候除了供品之外,还有供养手印,打手印,其实这个手印本身也是一种供养物。供养手印有曼扎手印,这也是一个供养,一边念一边结曼扎印供养,手印里面须弥山等都有了。还有莲花翻转手印,专门的八供手印,荟供的时候也有供养手印。这些全都是供养印。

所以除了真实供,还有意幻供;禅定供之外还可以手印供。 手印也是一种供养,因为在密宗当中有很多八供的手印,荟供的手印,曼扎供养的手印等等,有很多很多手印。结手印的时候,其实是通过殊胜的缘起直接就作为供品了。供印也可以这样解读,解读成供养手印也是可以的。

只要自己具备供养的能力,那么诸佛菩萨肯定具有享用的能力,

这个很重要!大恩上师以前经常教导我们的,我们自己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醒自己的。这句教言用的比较频繁,而且也很重要。 什么意思呢?就是只要你有供养能力,诸佛菩萨一定是有接受能力的,这个是很重要的。你不要想:我供养了他怎么接受? 他的法身周遍一切,所以只要你供养,只要你有供养的能力,他一定就有接受的能力, 不管你供养什么他都有接受的能力,哪怕把我的佛性供养了都可以,我们在做三身法身曼扎的时候,就有类似的供养。所以只要你有供养的能力,那么诸佛菩萨就一定有接受的能力。

这种供养和回向不一样,是有差别的。回向有些东西是不能回向的,我们回向善根,不能说把解脱果回向了,把法界实相、把如来藏回向了,没有这样讲的。但在讲供养的时候有,只要你有供养的能力,那么佛菩萨就有接受的能力,所以你可以把你的身体、善根,哪怕是你的法身,你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拿来作为供养,法界也可以作供养。我们在做供养的有些仪轨当中,比如说麦彭仁波切造的上师供的仪轨,里面就有供养现有平等性,供护法的时候也有把现有平等性供养,把一切法界、法身做供养,把不变的自性做供养。这些方面在回向当中是不行的,但是做供养可以,可以把这些作为供品对诸佛菩萨供养。

所以说只要你能够想到,你有供养的能力,佛菩萨就有接受的能力。这个是很重要的。

因此凡是世间界中有主、无主应有尽有的人天受用,我们都观想拿来作供养。

世间当中的有主物,无主物,人天应有尽有的受用都可以拿来观想作为供养。 有主物也可以供养,比如这个是属于张三的、或者是李四的,我也可以拿来观想作为供养,不存在犯盗戒的问题。 有时候说这个是别人的东西,你把它供养会不会犯盗戒?这个不会,这个是观想,是意幻供养。真正犯盗戒是把他的东西拿到之后,实物归我了,这是犯盗戒。但是我在观想供养的时候,这个东西没有动地方,他还是拥有的,但是我通过自己的心把这个东西缘取供佛了,这个是可以的,不会也没有损害他的利益,也没有损害这个东西,只是我通过一种善巧方式缘取之后,通过我的心识观想把它供养诸佛。

所以,有些时候到了高档的商店、精品商店或博物馆,有什么东西你都可以意幻供养。到了别人很好的豪宅里面也可以作供养,他显摆他的,你供养你的,这个也不矛盾,大家做各自的事情就行了,把它作为供养就行了。这些都可以拿来作供养。

有主的,无主的,应有尽有的人天受用,都可以拿来观想作供养。

自己有多大的观想能力,就幻化多少来供养,从圆满资粮的角度来说,这种意幻供养与真实财物供养没有丝毫差别,

这个说的很肯定。自己有多大的观想力就幻化出多少来供养,就看自己的心力有多大,你观想的能力有多纯熟。如果你观想的能力很大,那么你可以观想更多更多的物品来做供养。所以说我们 平时就要训练,观想供品充满整个地球,充满四大部洲,充满天下,充满小千世界,充满三千大千世界,把你的观想就往四面八方扩展,最后遍满一切法界。 只要你能观想到的地方都充满供品,全部供养一切诸佛,供养大恩根本上师,这样的话可以在无勤当中积累很多很多的资粮。 所以完全可以圆满资粮,从圆满资粮的角度来说,这种意幻供养与真实的财物供养没有丝毫的差别。

所以不必认为自己没有供养的资具,

我们不要认为我自己很穷,没有供养的钱,没有供养的资具,我做不了供养。在佛法当中,在很多密宗的仪轨当中,整个意幻供养的程序都是非常非常完备的,尤其是曼扎供,一个人没有钱、没有资具,也完全可以通过曼扎供的方式圆满自己无量无边的福德、功德。

下面再教给我们一个窍诀,当然现在有很多道友也正在用,用的很纯熟的还不少。

其实,随时随地,自己别人所拥有的一切资具或者说凡是当亲眼看见万事万物,心里首先观想:供养三宝、供养根本传承上师。

随时随地,就是说要养成这样一种观念、习惯。 自己拥有一个新的东西,比如今天买件新衣服,第一个念头首先观想把它供养上师三宝,把它幻化成无量无边,充满法界,供养一切诸佛, 虽然只是一件小小的衬衫,但你可以把这个衬衫观想成遍满一切法界,然后供养一切诸佛。是自己的东西可以这样供养,别人的东西也可以这样供养,你看到别人手里拿个东西,你可以马上观想供养上师诸佛,这方面都是可以的。

凡是亲眼看见的万事万物,比喻你出去旅游(当然现在已经来不及了,黄金周已经结束了),看到万事万物的时候,你都可以在心里观想,把这些东西供养三宝,供养根本上师,供养传承上师。

甚至见到路边涓涓流淌的清清小溪,或者遍满鲜花的一方平原等任何赏心悦意的事物,都要意念供养三宝,

甚至见到路边有些特别的景物,水非常清,在草原上流淌的小溪,或者遍满鲜花的草原,还有雄壮的雪山,很多很多非常悦意的景色,这个时候首先要忆念供养三宝。供养完之后你再去摆造型照相,再做其他的这些。

首先要做供养,圆满资粮,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供养上师诸佛,这是一个修行纯熟的人他首先应该想到的。

这样观想在不知不觉当中顺便就可以圆满资粮,所以我们一定要这么去做。

大恩上师讲,城市晚上的路灯,甚至于堵车的时候,前面闪烁的一片红色的尾灯,这些都可以拿来作为供养。 本来一看到堵了这么长的车队就很烦,但你马上转念一想,车灯可以当成供灯来供养。的确是可以这样的,这么多车,每一辆车至少也是好几万、十几万,这么多车都可以拿来供养,不压车还没有这么多供养的资具,压了车之后反而给你提供了很多供养的资具。

关键是看你怎么想,任何一个事情可以让你生烦恼也可以让你生起功德,比喻说堵车这件事情,它可以让你大发雷霆,把你早上顶礼的功德烧了;也可以通过塞车让你累积起更多的资粮,关键就看你自己懂不懂得用。如果懂得用的话,这些都可以成为积资净障的方法;如果不懂得用就错失很多。不单是错失很多,而且让你平白无故地去生起很多烦恼,造很多罪业,损失很多很多的安乐。通过学习训练之后,要让一个修行人达到这样高标准的素质,所以 平时我们一定要这么去做,因为这个对于我们的确很有用。 而且这个不需要什么成本,只需要你懂了之后不厌其烦恼地去做。可能刚学的时候很新鲜,做几天,然后时间长了就不想做了,烦了,但是如果我们真正一直欢喜这样去做的话,可以不间断地累积资粮。习惯之后,你会看到很多时候都可以这样做,有些让自己烦躁、生嗔心的对境,你可以念头一转把它作为供养的对境;生贪欲的对境,也可以念头一转,把它变为积累资粮的方法。

在佛法当中,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素材的。一个懂修行的人,他就像一个能工巧匠一样,在他的眼中任何东西都可以变成一个工艺品,没有什么废料,没有什么不要的东西。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事物,可能都不会让他生烦恼,都会让他修行正法,让他安住于正念,把他所学习到的智慧拿出来应对,或者把它转变成一个让自己修行进步的助缘。 所以,我们要力争让自己达到这种状态,达到这个标准。

那么这样是怎么达到的呢? 就是通过这些小的事情,慢慢去训练。看起来很小很小的事情,但都不放过,逐渐去适应之后,就可以在全分位当中,把任何人和事物,好事情、坏事情都可以转变为修行之用,把自己变成这样一种好的修行者。

己三、忏悔支:

忏悔支在前面金刚萨埵的时候广讲了,这个时候略讲。因为这里是作为上师瑜伽的支分,七支里面的一支进行阐释的,所以一边念一边忏悔。

痛心疾首地发露忏悔

这个是我们忏悔时的心态,痛心疾首就是厌患对治力。

从无始以来流转轮回迄今为止自己能回忆、不能回忆所造的堕罪,

所忏悔的罪业从开始轮回到现在 ,已经没有办法记数了。但是不管多长,我都要做忏悔。从开始轮回到现在,到今天为止,有些是能够回忆的罪业,大多数是不能回忆的,不管能不能回忆我都拿来做忏悔。

也就是身语意三门所造的

通过身体所造的罪业,语言所造的罪业,尤其是心所造的罪业,是非常多的。 身语所造的罪业比较明显,比如你杀生了,你偷盗了,你邪淫了,这是比较粗的,比较容易发现的;语言方面爆粗口了,今天挑拨离间了,这个方面相对来讲是比较容易发现的。当然如果不训练的话,有很多不学习佛法的人,没有认为这是个罪业,认为我杀一条鱼,这个是什么罪业呢?我说句粗话不是什么罪业吧?

但是随着我们对因果越深入地学习,就会发现,由浅而深安立罪业的程度、层次不同,尤其是心的业很难发现。 心不像外表一样,外表因为它暴露在人的眼睛和耳朵面前,所以这方面对一个正常人来讲,还是有所收敛的。比如我们一个人在家里,别人看不到的时候,行为和在外面公共场合的行为是不一样的,因为在公共场所当中,自己暴露在很多人的眼睛下面,不管怎么样行为还是有所收敛。心不一样,看不到每个人的内心,所以内心当中可以产生很多很多的恶念、分别念,不用顾及别人的想法,所以 相对来讲,意业方面更加容易放纵。

十不善、五无间、近五无间罪、四重罪、八邪罪以及掠夺三宝财物等一切罪业,痛下决心从今以后永不再犯……

身语意三门所造的十不善,五无间罪,近五无间罪。近五无间罪不是真正的五无间罪,但是比较接近于五无间罪,它和杀父杀母等等有一个比较相接近的方面。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也讲了近五无间罪。然后是四重罪、八邪罪,这个以前我们在讲金刚萨埵忏悔的时候,分析过了。以及掠夺三宝财物等一切罪业,我们以前不懂,可能当强盗的时候抢了寺院的东西,抢三宝财物;还有偷寺院的东西,小时候不懂事,偷寺院桌上的供果,或者偷寺院的其他东西,也造过一些类似的罪业。

现在有机会了,忏悔正当时,不管怎么样,现在我通过正式的方式,把罪业做一个了断。了断的方式就是佛菩萨慈悲地告诉我们的,可以通过自心的发露忏悔,通过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让以前无明、无知、有意、无意所造的所有罪业做一个忏悔。 这就是发现了最深缘起的佛菩萨告诉我们的,可以让自己相续当中的追悔莫及的罪业完全清净的方法——忏悔。

一切罪业痛下决心从今以后永不再犯,这个就是返回对治。

就像前面念修金刚萨埵之引导中所讲的那样,

在金刚萨埵或者其他佛菩萨面前忏悔,这里是在莲师面前忏悔,因为修的上师瑜伽是莲花生大师的形象。这是属于所依对治力。

以明观四种对治力而忏悔,

明观四种对治力来忏悔。我们念这个颂词其实就可以忏悔。本来,通过观空性、念百字明可以忏悔, 但这里面没有单独的咒语,七支里面的忏悔,一边念这个颂词一边作忏悔,就可以达到忏悔的效果。

这里面的现行对治力就是念这个颂词, 这里面四对治力都有了。

接着观想一切罪障在自己的舌头上汇集成黑团,

相续当中的所有罪业汇集在自己的舌头上面,变成一个很黑很黑的黑团。

通过福田(皈依境)尊众的身语意放射光芒照耀,

福田就是前面观想的上师莲花生大师的皈依境。他们的身语意放出大悲和智慧的光明, 大悲智慧就是所有无明罪业的正对治 。为什么光明照耀可以把这个黑团清净呢?因为这个黑团代表罪业,代表无明烦恼,是无明烦恼所形成的一个果。这个罪业本身也是无明自性的一种状态,而大悲和智慧可以完全对治它的。

身语意光明照耀,看起来好像是一团光,光明就是代表大悲和智慧。我们安住的时候, 了知这个光明是大悲和智慧,这个黑团是无明,它的本性其实就是空性的,或是大悲、智慧的自性。这样观想忆念的时候,一下子就可以把罪业消散,因为安住于它的本性,它的力量就可以把这个罪业完全清净掉。

由此就像洗涤污垢一样净除了罪障。

就好像洗衣服把脏东西洗掉一样,所有的罪障都清净掉,黑团就没有了,观想完之后念诵。其实真正在修的时候是一边念一边观想。

之后念诵:够色莫给累那根 一切三门不善业

所有身语意三门所造的不善的罪业。

怄萨秋给昂德夏 光明法身中忏悔。

安住在光明法身中。光明法身其实就是相应于实相,相应于实相作忏悔,因为罪业的本性就是空性的。 光明法身的“光明”就是智慧,因为我们的佛性如来藏,它是明空无二的自性,智慧就叫做明、光明。 罪业本来也是空性的,忏悔的时候是以三轮体空的方式忏悔,能忏、所忏、忏悔方法是三轮体空的。所以我们虽然在做忏悔,但做忏悔的同时也知道,一切能忏所忏和忏悔的方式都是无自性的,在这种状态中安住。 自己本具佛性,在佛性当中没有丝毫的罪障和垢染,既是空性的,又是光明的。安住在这样甚深的定解当中做甚深地忏悔。

像这样,表相上面的、世俗中通过四对治力忏悔也有,相应于实相的忏悔也有。世俗和胜义两个方面都做忏悔的话,就很容易清净掉所有的罪业。

在修上师瑜伽的时候,我们一遍一遍地修七支,每一次都可以清净掉一部分的罪业,这样不断地修,罪业就会越来越少,最后真正得到加持,通过加持的力量再做忏悔就更快了,这是个良性循环 。做了七支之后,紧接着修上师瑜伽,通过上师瑜伽得到加持,再把得到的加持返回来又开始修仪轨,再做顶礼、供养、忏悔的时候,顶礼、供养、忏悔的力量就加强了,之后再念上师瑜伽心咒的时候,又得到更强的加持,然后再把加持带过来做仪轨,这样就相当于良性循环、强强联手一样,力量越来越大,最后完全可以证悟实相。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夏至已至编校组恭录 )90G@O7{IF@WWFZSM[6AI[A

录入:圆二;编辑:智二;终审:悲二

TIM图片20170827075025